大东区绿地系统“十四五”规划
发布日期:2022-10-28   来源:区城管局

“十四五”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开启生态强国建设的机遇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大东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东北振兴座谈会讲话精神,拓展新空间,构建新动能,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

大东区是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支撑区。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国内进入充满挑战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下,系统梳理“十四五”发展思路,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愿景,有利于大东区转换新赛道、打造新引擎、承载新功能、构筑新优势,对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绿地承担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同时良好的环境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而带动周边房地产业、交通运输、旅游业等快速发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以及建设的指导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防护、景观和游憩等功能。

本规划以各级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沈阳市“十四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等文件及《沈阳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草案)》《沈阳市总体城市设计(草案)》等规划为依据,与城乡建设、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等行业“十四五”规划充分对接。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为进一步推进大东区生态建设和保护,加快提升城市绿化环境面貌,推动实现大东区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的现代化主城区建设,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远景展望到2035年。

一、大东区绿地发展环境

(一)建设成就

“十三五”期间,大东区园林绿化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从构建全市大生态的角度出发,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及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活动建设项目为抓手。不断加大城郊、环城、环路、环河绿化建设力度,提升街道173条,重点围绕大青山前坡、环城水系、出城口、城市快速路等重要区域、路段和节点,科学构筑城乡一体的绿化生态网络,切实提高景观层次与品位。改造提升和建成了一批景观风貌好、功能设施全、生态效益明显的公园广场及街边游园,修复沈海公园、万泉公园等园林设施,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城郊内外基本形成了“三环四楔”的绿化框架,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人居环境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

1.生态基底侵蚀严重

区域绿地建设欠佳,被现状工厂、民房等建筑侵占,如:榆林大街东侧,大东宝马工厂东侧等区域绿地,绿地建设不足,生态功能欠佳。全区二环外三环内存在大量已规未建绿地,现状国有土地工厂企业单位动迁、集体土地劳动力安置等前期成本高,缺少建设用地指标,缺少实施机制,绿地增量难度大。

2.公园建设布局失衡

全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扫盲未实现全覆盖,距离300米见绿还有一定差距,公园建设基本集中在二环内,但公园分布较少,部分为旧城区拆迁形成,新城区公园绿地建设滞后,设施不全,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3.干线门户形象不佳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国家大力倡导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出入口道路建设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对城市出入口道路及其周边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多种方面因素的制约,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规划建设未成体系,没有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理论和规范,导致设计缺失、品质地下,大大拉低城市门户形象。

4.绿化建设品质不精

大东区现状绿地建设和养护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对标新建绿化仍存在较大差距。存量生态空间开放度及多彩化不够,市民感受度与体验度不佳。在绿地建设标准、方案落地、项目进度、日常管理等存在不均衡性。

5.文化特色彰显不足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反映历史信息、文化特色的建筑和具有历史纪念价值的文物建筑可以作为宝贵的园林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使绿地建设更有效地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绿地也是文化的载体之一,大东区在公园绿地的文化建设上注意到,但仍有部分绿地忽略周边文化特色,区域内彰显区域文化特色的绿地、公园较少,有待加强提升。

(三)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 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在“十四五”期间,区绿化部门将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城区为目标,通过构建“城园一体、园绿交融、以文蕴绿、全民共享”的大东绿色生态体系,探索“蓝绿交织,文绿相生、人景融合”的大东区绿化建设模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使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大东区将继续推进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的建设,做到“远处有景、近处有绿、可视可达”,让市民有更多感受度和获得感。

二、大东区绿地系统建设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考察东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大东区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的现代化的全新定位,以加快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牢牢把握从“增量”到“增量、提质”的建设思路,以更高质量的绿化空间提供市民美好生活休闲需求,以更精细化的绿地建设提供市民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以更美丽的城市景观提供市民满意的生活感受度。为大东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为沈阳市建成“生态之城”、“公园之城”作出大东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

坚持从较多注重景观向突出生态优先发展,是园林规划建设理念的导向性变化之一,营造生态优先的园林绿化环境,是城市绿地规划的第一要务。改善生态是城市绿化最本质的功能,公共绿地在改善生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可能多地增加公共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在城市区域绿地内营造大面积、高水平、有特色、多功能的城市森林,构建树种丰富、结构合理、自然协调、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体系,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绿色增长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高度重视和发挥全域各类绿地的生态效益,完善提升各类绿地的生态功能。

2.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从居民群众的需求出发。与城市性质、城市化水平、城市功能等有效结合起来,在人类住行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态需求的基础上,将城市的园林和绿地指标确定出来,涵盖城市总绿地定额指标、城市绿化覆盖率指标和公共绿地指标等,时刻围绕着人们的需要对绿地系统进行布设。

在利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绿地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同城市中的自然景观要有效结合起来,将环状、带状、纵向和横向的绿化带构建起来,将一个系统的网络组建起来,并且在城市绿化系统中,也可以将一些文明古迹融入进去,为人们提供观赏的机会,使人们不但能够享受绿色美,也能够享受古典韵味,满足市民居住、生活、休憩需求,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和宜居环境品质。

3.坚持增存并举

高标准推动城市更新地区绿地建设:结合全市城市更新工作大力推动绿地建设。通过系统制定城市更新地区绿地规划建设指引,提升更新地区绿地建设的品质化和精细化。

促进绿道等慢行系统焕发新活力:优化慢行系统绿化环境,推动新建绿道选线与公园建设有机结合,完善现有绿道在生物迁徙、文化展示、休闲健身等方面的功能内涵,提升市民体验感。

推动低效绿地公园化改造:开展利用效率较低的防护绿地公园化改造,推动有条件的附属绿地向市民开放,增强绿地的实用性和舒适性。新建公园绿地同时注重现有公园的品质提升,利用效率较低的防护绿地公园化改造,增强绿地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4.坚持特色凸显

强化城市生态绿地空间格局,塑造结构特色,实现在自然环境中寻找特色。尊重山水格局,落实森林进城理念,整合城市近郊绿色资源,打造城市生态绿环;强化大东区青山入城、绿水交融等布局特点,促进山、水、城形成有机整体。保护并营造城市整体文化风貌,通过绿地系统保育城市文化,完善地域景观特色,彰显大东工业特色文化。

(三)编制依据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沈阳总体城市设计》

《沈阳市绿地系统规划》

《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沈阳市“十四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

《沈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沈阳市大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大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汇总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十四五”时期,围绕推动沈阳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建设好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以人民至上为根本开展高品质城乡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全面构建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温暖、有尊严、有事业、有希望,把沈阳打造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的大都市,让城市有活力、有品位、有颜值、有温度。到2035年,城市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明显增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基本形成;城区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保护和人居环境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成效,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美丽沈阳基本建成;城乡基础设施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实现青山相依、碧水环绕、绿廊交错、城园一体的大东区绿化建设的美好愿景,以生态文明战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建立绿量充沛、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将大东区打造成为“开门见绿,步行可游”的公园城市。

2.具体指标

在“十四五”期间,大东区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800米亲水”的绿地建设目标。绿地率达到45%,绿化覆盖率达到50%,公服务半径覆盖达到9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

(五)规划结构

优化山水相融的城市生态空间布局。坚持山水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围绕建设高品质大东的目标,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优化生态安全屏障,延续历史文脉,突出地域特色,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完善休闲游憩功能,彰显各层次生态空间魅力,构筑绿色、安全、宜居、秀美的生态高地。按照“山环水绕,绿轴穿城,绿链串园”的总体构想,构建“一楔、三带、九廊、六核、多点”的网络化布局结构实现城市空间与生态空间嵌套耦合。

一楔:东北绿楔,包括超级公园、郊野公园等,构建生态片区。

三带:郊野绿带、连山绿带、环城水系绿带。

九廊:北大营街、榆林大街、东望街、劳动路、一环路、二环路、沈吉铁路、长大铁路、东西快速干道九条景观廊道中的出口路绿化、快速路绿化、铁路绿化、交通干道绿化等。

六核:万泉公园、大东广场、榆林公园、东湖公园、欧盟公园、724超级公园群等综合公园。

多点:沈海园、时代广场、北大营公园等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

(六)分类体系

全域绿化建设形成“5大类13小类” 的特色绿化指引体系,指导大东区绿化建设工作,着力推进沈阳市三环、四楔建设。

1.生态绿地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完善退耕、退厂还林还草等补偿机制,推进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稳步增加,强化东北楔、三环绿地防风阻沙带绿化建设,按照城市生态空间布局,利用区域绿地建设郊野生态公园。

(1)超级公园

以724为核心,结合周边绿地形成大型郊野超级公园,成为未来的城市新坐标。郊野超级公园不仅把自然生态作为公园建设的第一要义,还同时融合现代化的度假、游玩项目,比如旅游商业街和康体中心,进行全方位发展。

(2)郊野公园

东北楔及三环绿带周边林地等形成生态廊道的生态型郊野公园,“突出生态效应、彰显郊野特色、注重健身游憩”,可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打造出充满野趣的自然环境、独具特色的酒店度假设施、时尚灵便的体育健身项目以及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体验,可作为定期开展露营大会、采摘节等多元的活动的地点,成为沈阳市民的后花园。

2.游憩绿带

集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带状绿化空间,承担城市生态、城市居民休闲游憩,降低热岛效应,涵养水土与海绵体,大型应急避难场所等重要功能,是都市人文与生态交融空间,是自然山水环境在都市地区延伸,这类绿色空间既是都市区空间组团的绿色屏障,又是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的外在延续。

(1)郊野绿带

以大东区三环绿带、北部工业片区及以欧盟公园为核心的区域绿地连城的郊野绿带,作为城市生态第一道屏障,同时考虑人的需求与自然改造的相互关系,发挥绿带的使用价值与经济价值。

(2)连山绿带

东北楔与西北楔入城相互联通,通过多个公园、绿地等串联成带状绿化空间,形成城市内的绿色生态廊道。作为中心城区的绿化空间,更多的注重可达性与利用价值。

(3)环城水系绿带

在大东区范围内的新开河、南运河两岸的绿地,建设水系休闲绿带,提升城区绿化景观效果和生态建设水平。沿线建设多个公园,并串联成环城水系慢道系统,满足市民日常活动及亲水需求。

3.景观廊道

利用道路、铁路等线性交通空间及节点的绿化建设与品质提升,其中包括高速出入口节点绿化、道路两侧及节点空间绿化。利用线性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和魅力,提升出行体验。

(1)出口路绿化

出口路是展示城市入口及形象面貌的重要节点,良好的出入口绿化对改善环境和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2)快速路绿化

沿城市一环、二环、三环、东西快速干道等建设市域级环城道路绿带,弱化快速路对城市的影响。在快速路、高架桥利用周边及桥下等空间进行绿化。

(3)铁路绿化

铁路沿线各类林木、绿地连接成绿色生态廊道,铁路造林绿化所栽植树木可以美化环境,营造舒适、美丽的自然环境。绿色植物与周边建筑、道路广场、河流湖泊等有机融合,可以组织并构成各具特色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城市段可利用铁路沿线绿地建设各类游憩空间,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

4.城市公园

城市中各类公园绿地要分布合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形成网络结构,发挥公园绿地最大的功能效益。推进公园绿地建设,提升公园品质。

(1)综合公园

城市综合公园满足游憩和娱乐功能,进行各项游乐活动场所,规模宜大于10公顷,包括现状的万泉公园、大东广场等大型城市公园。

(2)社区公园

提供附近居民日常锻炼、聊天、机会等活动场所,提高社区公园的服务覆盖面积,增加市民日常活动区域,如,沈海园、时代公园等。

5.多点多线绿化

结合土地整理和新区开发,广泛提升区域绿化面积,通过新建道路绿化、街头绿地、“口袋公园”等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与城市绿化覆盖。

(1)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在城市公园中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的特点,它们能见缝插针地大量出现在城市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城市环境,同时部分解决高密度、用地紧张的城市中心区人们对公园的需求。因此,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充分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在百姓身边“见缝插绿”。

(2)立体绿化

城市立体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墙面绿化、栅栏绿化、桥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形式的立体绿化,能丰富城区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美化城市灰色空间和城市立体景观艺术效果,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营造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

(3)街道绿化

通过城市街道使绿地建设网络化,加强区域结构绿廊和公园绿道建设,建设城市景观街路,丰富主次干道沿线绿地,植被层次,对于其他城市街道进行增绿补率,保证城市各级道路绿化的连续性,道路旁各类附属绿地的建设应满足《沈阳市绿化条例》要求。

 三、重点任务

(一)山水相逢,塑造特色生态基底格局

1.加强生态修复

通过卫星遥感等技术,对区域绿地内生态斑秃、缺失以及被占用等情况进行梳理,为下一步提升完善提供指引。经核实的生态斑秃绿地,采用生态织补、修复的手段,对幼林、石块裸露、稀疏草灌等进行抚育,恢复绿地生态效应。规划控制绿地范围内,原则上不得新建建筑,远期结合城市建设建成,逐步清拆现状绿地内厂房、住宅等建筑,落实城市公园绿地建设。

2.引山入城

依据沈阳市总体城市设计、绿地专项规划等上位规划,划定山体保育区,对保育区内的开发建设进行严格控制(禁止地产、工业开发建设,适当设置少量旅游观光等服务性临时设施)。依托城市内山体良好且稀缺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合理策划生态涵养、文化记忆、田园旅游、环保科教等功能。以山体保育区为核心,设置3条主要连山绿道,将自然资源与城市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提升生态自然资源的可达性及均好性,提升整体环境品质。

3.以水定城

进一步梳理、挖掘现状水系,与公园内设置的水景观通过明渠、溪流等方式进行联通,在现状环城水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大东区滨水空间覆盖范围。营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滨水绿廊,构建微气候循环的多级城市通风廊道。采用多种手段,改善现状南北运河水体水质情况,丰富物种多样性,对现有护岸进行提升、改造,在保障以生态护岸为主的前提下,提升滨水空间可达性、趣味性。采用河长制、一河一策等管理手段,进一步巩固、完善水体、滨水空间治理效果。在管理上可明确河道两侧绿化景观建设用地,不得占用。

(二)织绿成网,构建绿色生态廊道体系

打造重要景观绿带,连接城市其他区域、衔接城市主要门户入口、辐射城市周边区域的重要道路两侧打造整齐、连续的景观防护绿化带,突显大东区城市格局,提高区域可识别性。

望花街、北大营街、榆林大街、一环路、二环路等40米以上主干道两侧应保障两排以上行道树,以形成景观效果良好、标志性强、能够突显城市结构的特色林荫道。次干道应采用树穴联通的方式,连续、有序的种植高大乔木作为行道树,减少噪音、空气、粉尘污染,提升周边环境品质。支路沿线应利用口袋公园、通透围墙以及拆墙透绿等多种手段保证支路两侧绿化的连续性及可视性。

加强铁路线周边灰色空间绿地建设,丰富带状绿地中植被结构,对断带、缺失等情况进行更新补植。

(三)精品公园,打造环境品质提升触媒

全面提质扩面,做精存量、提升增量,加强公园广场补短板,口袋公园街角绿地建设及生态景观路提升,对现有公园广场、街边绿地、街心游园进行提升改造,全面提升城区环境品质。坚持“留白增绿”,优化绿地布局。形成主题化、景观化的公园网络体系,构建多功能、多层次的绿道系统。

1.外围特色增绿

结合资源特色,塑造大地景观,提高郊野公园的旅游吸引力,通过“整田、护林、理水、改院”重塑北国田园风光。依托郊野公园实现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以发展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为主导功能,兼具生态保护、创意体验、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等功能。

2.城区存量提质

对于宝马新工厂周边规划路道路绿地新建工程,扩大城区绿地面积。建设北大营遗址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公园、轩兴四路反L型公园、华润热电厂开发项目配套公园等公园绿地建设。

(1)综合公园

升级、新建多个高品质大型综合公园,重点提升万泉公园、沈海园、大东广场公园品质,补齐公园服务短板,提升公园整体形象,满足群众休闲需求。促进连山绿带等系列公园建设,以城市公园建设为纽带,从空间优化、文化赋能、产业升级等方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带动城市发展。

(2)社区公园趣味活力

全面发挥社区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作用,促进社区公园的健康发展,确保社区公园的建设水平和质量。社区公园建设应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便居民使用、造价经济合理、景观优美生动等基本原则,创造良好的社区游憩空间和绿化景观效果,促进市民的身心健康。社区公园建设要满足全社会各类人群需求,实现全民共享;完善公园各项设施,满足儿童,青少年,老年、残疾人等不同人群、不同需求,提升公园服务水平。进行精细化建设管理,定期维护更新设施保证安全。

(3)口袋公园丰富多元

打造“公园城市”,实施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建设,对重点街路、节点绿地进行景观升级;定期实施行道树补植,补齐街路绿地短板,提升街路绿化景观形象。

结合地块所处的区域及周边环境,在植物配置上,不进行简单的绿化,而是要追求“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加强城市景观特色。同时注重设计感和功能性的统一,通过增设游路、园路一体。休闲亭廊、景观灯等,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以方便市民游憩、休闲、锻炼等。在口袋公园加强文化元素的植入,结合公园的建设主题,让城市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努力建设呈现“文化之美、风雅之美”且别具特色的口袋公园。贯彻落实节约型园林理念,对现有骨干乔木、已经成景的绿化成果进行保留,新增植物优先选用易存活、易养护、低成本的乡土、适生植物,不种植名贵树木,在保证景观效果的情况下,确保成活率。

3.注重文化传承

在二三环之间,沿榆林大街东侧、东望街西侧向北连接东北绿楔,并向西延伸的带状公园区域,依托东湖水库等资源,打造以汽车文化为主题的特色生态文化区域,嵌入运动、娱乐、赛事等新业态,打造集服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功能区。

结合公园核心节点,打造公园主题构筑物和城市雕塑等标识符号,彰显文化特色。

4.打造园路一体

重点开展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园路一体化”改造,开放公园边界,同步提升内部设施和环境品质,建设城园一体、城园相容的生态城市环境。

(四)增量补绿,多元渠道供给生态资源

1.见缝插针,多方位建设微小绿地

遵循“绣花功夫、见缝插针” 的有机更新理念,全方位挖掘现状可开发改造为绿化的地区,形成城绿交融的嵌套式组群化的布局模式。结合旧城改造、批发市场整治提升、违法建筑整治拆除等旧城更新工作,发掘微小零星地块,拓展微小绿化用地来源,补充旧城绿地。充分利用城市闲置用地、建筑形成的边角微空间、街边转角空间、公共交通站点周边、以及道路大面积渠化岛、高架桥下等空间,建设街角公园、口袋公园、带状公园,补充完善城市公园系统,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

2.增绿补绿,多维度增加绿化面积

对架空连廊、人行天桥、快速路桥体、围墙等空间进行垂直绿化建设,提高绿化总量,缓解老城区绿化建设发展与用地资源紧缺的矛盾,优化新区绿化风貌。利用大面积商业建筑及公共建筑屋顶,进行屋顶绿化建设,创造空中花园活动空间,利用屋顶空间提升老城区绿化,弥补用地紧张,绿地空间紧缺的问题。

(五)阡陌纵横,形成多元生态游线网络

1.大道慢行——慢行系统贯通

打造安全、连续、舒适的慢行游径网络,连通公园绿地、滨水岸线,打造水绿交融,文化浓郁,功能完善的城市步行游憩体系。在大东区根据不同主题节点串联,形成多条特色游线,同时优化慢行体系,形成步行友好、骑行连续、界面友好的慢行空间。

2.小路漫行——活力舒适空间

加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互动联系,利用道路线性空间实现园路一体,并结合街头绿地、广场,增设交往空间和休憩设施,制造有活力的公共空间节点;结合吉祥街、和睦路等特色街区,打造绿色、活力的慢行空间,同时设置人性化视角线路指引,优化慢行体验。

(六)安全韧性,建立低碳生态防护体系

大东区全域推广和落实韧性城市、海绵城市的建设,将灰色基础设施设施与绿色海绵设施相结合,进一步发挥绿地的生态作用,结合绿色空间打造海绵公园、泄洪通道等。在重要的城市公园内充分利用大型城市绿地、水系的水源涵养功能,建立河湖生态系统及城市再生水的有机平衡系统,有效管理雨洪径流,降低城市洪灾风险,缓解城市建设区的防护排涝压力。推广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植草沟、雨水种植池等绿色材料和绿色施工工艺吸纳雨水、减少地表径流。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协同推进机制

积极发挥我市“人民设计师”等制度创新优势,加强对社区改造、街路提升、建设精细等事项的指导、协调作用。加强街道、建设、管理、自然资源等部门间的紧密协作,强化与综合执法等部门的联合监管。落实量化、细化、具体化、项目化管理要求,各单位按照重点任务及项目库深化年度实施计划,保障绿地建设实施有序高效推进,确保从规划图、施工图到实景图的转化。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对“十四五”期间拟建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在用地指标上予以重点保障。

(二)完善配套法规政策

坚持规范管理,制度先行。紧密对接国家最新法律法规,制定修改相关地方性法规,主动衔接行业市级地方性法规出台,结合大东实际和发展特点,进一步细化完善,形成绿地建设配套政策、林业发展政策、精细化管理制度以及激励配套机制等政策机制,健全大东绿化的法规制度体系。研究制定促进绿化品质更新,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及实用性的各项政策、多方式进行绿化合理建设及利用。结合相关政策制度的时效,认真做好各项政策的废、改、立工作,确保政策的延续性和时代性。

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对“十四五”期间拟建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在用地指标上予以重点保障。

(三)加大各类资金投入

针对具有公益性的开放城市公园,应给予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以维持其正常运营,建设和改造的资金投入应多样化,政府把政策引导、宏观调控作为指导管理公园工作的重点,拓展资金渠道,多方筹措公园建设的资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加强规划实施的资金、土地、人才、技术、资源、管理等要素保障,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注重要素保障效率,提升要素利用效益。重点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强化公共财政对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全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拓宽融资渠道。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机制,让良好的环境促进经济效益,形成成本投入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产出相匹配的良性循环,使城市公园不仅能够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亦能带动周边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四)推进公开交流宣传

积极发挥大东区政府职能部门等新媒体平台经济、便捷、快速、高效优势,持续开展各项宣传活动,凝众智聚合力,推动宣传工作向精、短、动转变,提升大东知名度,提高受众覆盖率;借助全市绿化行业竞赛、嘉年华、创全护绿大行动等群众性主题活动,优化组织模式,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市民参与热情,提升活动效果,推进市民参与绿化市容行业发展向纵深迈进。

五、沈阳市大东区“十四五”绿化实施重点项目库

十四五时期重点推进48+N个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分年度进行落实。

“十四五”绿化实施重点项目库统计表

序号

绿地名称

位置

规模

建设年限

建设项目

1

东北楔

沈吉铁路以北,三环内,华晨宝马大东工厂以东,建设郊野生态绿楔

240公顷

2023-2025

建设生态绿地,形成次生林,形成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2

欧盟公园向东西两侧延伸的绿地

自东北楔沿黄泥河到三环绿地形成郊野绿带

350公顷

2023-2025

新建绿带,提升三环道路侧绿地品质

3

望花公园

宝地铭郡南侧,水印蓝庭以北,桦林街两侧

10公顷

2023-2025

新建公园

4

农贸海鲜市场公园

望花农贸海鲜市场及其周边绿地

34.2公顷

2023-2025

新建公园

5

榆林公园

喜园婚礼文化主题公园北侧及榆林大街西侧

18.8公顷

2023-2025

新建城市级综合公园

6

东二台公园

榆林大街以东,和谐城以西,东二台街南北两侧

50公顷

2023-2025

新建公园

7

新开河

滂江街-东贸路段

2公顷

2022-2025

提升城市环城水系两侧绿地品质,提高互动性

8

德胜路-滂江街段

1.8公顷

2022-2025

丰富护岸植被种类,提升护岸景观品质

9

南运河

北方街到东塔街段

8公顷

2022-2025

提升景观品质,丰富植被种类,增设亲水平台及滨河游憩空间

10

三环绕城高速收费出入口及互通处周边绿化

王家沟收费口道路两侧绿地

10公顷

2022-2023

绿化品质提升

11

朱尔屯收费口道路两侧绿地

10公顷

2022-2023

12

三环绕城高速与京哈高速互通处

20公顷

2022-2023

13

一环快速路侧绿化

北海街-联合路到南运河段

2公里

2022-2023

补充道路高架桥路侧绿化。

14

二环快速路侧绿化

观泉路-二台子建材市场、巧克力城段;

1公里

2022-2023

15

三环快速路侧绿化

三环路与辉山大街交叉口周边绿化与服务区

4.5公顷

2022-2023

提升路口与收费站周边景观

16

东西快速干道快速路

太平桥巷-东边城街

1.8公里

2022-20223

补植行道树,街边绿化提升,丰富绿化层次,绿化连续,慢道贯通。

17

北大营街道路沿线绿化

北大营街

3.4公里

2022-2023

18

榆林大街道路沿线绿化

沈铁路-榆林大街

9.7公里

2022-2023

19

东望街道路沿线绿化

东望街

5.6公里

2022-2023

20

劳动路道路沿线绿化

劳动路道路两侧

7.9公里

2022-2023

21

机校街景观提升

机校街-南卡门路南段

7.3公里

2022-2023

22

沈吉铁路沿线绿化

北边城路、东边城路沿线铁路两侧绿化;

1.5公里

2023-2025

沿铁路线建设绿地,提升绿化品质

23

如意五路沿线铁路侧绿地

0.5公里

2023-2025

24

长大铁路沿线绿化

望花街沿线路西绿化提升

1.5公里

2022-2025

25

联合南路沿线铁路

1公里

2022-2025

增绿补绿,提升绿化品质

26

万泉公园


37公顷

2022

提升公园品质与服务水平,融入文化,打造园路一体

27

大东广场


7.8公顷

2022

补充广场绿化,完善设施

28

榆林公园

喜园婚礼文化主题公园北侧及榆林大街西侧

18.8公顷

2022-2024

连山绿带核心公园,满足城市级综合公园需求

29

东湖公园

榆林大街以东,辉山水库周边

40公顷

2022-2025

新建城市级综合公园

30

欧盟公园

欧盟经济开发区内,轩通路两侧,铁路线西侧

60公顷

2024-2025

31

724超级公园

北三环路以南、南北快速干道以东、榆林大街以西,724兵工厂及北侧绿地

875公顷

2024-2025

新建超级公园

32

枫景瑞阁口袋公园

枫景瑞阁北空地

2.3公顷

2022-2024

新建社区公园

33

工农路口袋公园

工农路以南,铁路线以北

1.5公顷

2023-2024

34

联合路口袋公园

上园路与联合路交叉口东北角绿地

2公顷

2023-2024

35

振东口袋公园

明堂街振东中学西绿地

1.2公顷

2022

36

沈铁口袋公园

沈铁路-上园南路到上园路区段

0.1-0.3公顷

2022

道路两侧新建2~3个口袋公园

37

艺博口袋公园

上园路艺博幼儿园东侧街角

0.4公顷

2023-2024

新建口袋公园

38

东边城口袋公园

津桥街与东边城路交叉口

0.5公顷

2023-2024

39

南卡口袋公园

南卡门路枫丹白露西侧

0.3公顷

2023-2024

40

沈辽口袋公园

联合路和辽沈二街

0.5公顷

2022

优化更新口袋公园

41

桥体美化

工农路与小什字街交叉口桥下空间

2022

增加立体绿化设施,美化桥体

42

沈海立交桥——江街、东西快速路

2022-2023

增加桥下空间绿化、立体绿化美化桥体、桥下空间

43

垂直绿化

沈吉铁路街边护栏围墙绿化

2022-2023

44

屋顶绿化

龙之梦商场商业屋顶

6公顷

2024-2025

建设屋顶绿化

45

乐都汇商场建筑屋顶

1公顷

2024-2025

46

合作街街道绿化

合作街沿线

0.5公里

2022

树穴联通;街角、等微小空间增绿

47

和睦路南一路街道绿化

和睦南一路

0.8公里

2022

48

新东四街街道绿化

新东四街

0.6公里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