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24-04-02   来源:大东区统计局


大东区统计局

(2024年4月2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70.5亿元,比上年增长7.2%。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增加值777.8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292.7亿元,增长6.6%。二、三产业比例为72.7:27.3。

202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05478人,同比下降1.22%。其中,男性人口291514人,女性人口313964人。出生人口2301人,死亡人口7720人。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7亿元,增长10.2%,其中税收收入118.1亿元,增长7.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95.4%;非税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107.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4.6%。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51.6亿元,增长23.7%;企业所得税39.7亿元,下降9.8%;个人所得税2.3亿元,增长11.2%;土地增值税0.9亿元,增长11.6%。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6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教育支出增长0.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3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7%,卫生健康支出下降33.0%,节能环保支出下降63.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下降72.2%,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8.5%。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500人,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合计6512人,其中安排特殊群体就业188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500人。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13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上)累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132.5亿元,同比增长8.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规上工业产销率为100.8%;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含铁西宝马)444.9亿元,同比增长1.8%。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3.0亿元,同比增长8.0%。全区资质等级以上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88.3亿元,同比增长 3.4%。

三、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6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第二产业投资61.6亿元,同比下降4.0%,占投资总量的40.6%;第三产业投资90.0亿元,同比增长15.8%,占投资总量的59.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9.6亿元,同比下降18.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1.4亿元,同比下降22.5%,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9.3%。房屋施工面积33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9%;房屋竣工面积12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7.5%。

商品房销售面积4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4%;商品房销售额52.2亿元,同比下降9.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8.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1%,商品住宅销售额46.9亿元,同比下降15.5%。 

四、国内贸易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完成162.7亿元,限额以下单位完成137.4亿元,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单位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分别为54.2%和45.8%。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15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汽车类零售额76.6亿元,增长28.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6.6亿元,下降26.0%;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1.6亿元,增长7.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3.3亿元,增长75.9%;金银珠宝类零售额2.5亿元,下降21.1%;化妆品类零售额1.5亿元,下降25.0%;通讯器材类零售额11.3亿元,增长84.8%;日用品类零售额1.3亿元,增长40.7%。

五、对外经济

全年地区进出口总值583.4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出口总额154.6亿元,增长31.8%;进口总额428.7亿元,下降1.6 %。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家,合同外资额1596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33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0.0%

六、科学技术与教育

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注册新增652家,总数1178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222家,总数480家;省雏鹰企业净增91家,总数154家;省瞪羚企业净增2家,总数8家;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新增3家,总数17家。市级以上双创载体新增3个,总数12个;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新增4个,总数18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新增7个,总数31个;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新增1个,总数5个;市级以上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新增8个,总数14个;市级中试基地新增2个,总数4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0.6亿元;规上企业研究与实验发展投入(R&D)10.6亿元(2022年)。获得沈阳市科技计划涉企项目立项132个,补助资金3901万元;兑现大东区高新技术企业后补助专项政策,惠及163家企业,补助资金4050万元。

优化学前教育结构,学前教育新增630个公办学位、300个普惠性民办学位,公办率达到56.02%。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覆盖率、高中“一校一品”特色率实现“双百分百”目标,入选沈阳市教育评价改革先行先试区。实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行动,“大数据驱动,精准化引导区域基础教育‘双减’落地见效”以第一位次获评沈阳市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成果一等奖。注重“双减”提质,按照“1+2+N”课后服务模式完善课程图谱,实现工作日“5+2”课后服务全覆盖,有意愿学生100%全享受。完成智慧教育二期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全课型的智慧教育建设目标,以第一名通过辽宁省智慧教育示范区评估验收。深入实施“朝阳工程”,培养出17名省领航校长等名优校长书记,2人成为教育部领军教师示范性培养对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13名师德先进典型教师获评市级标兵个人。分批次、分学段、分类别精准招聘教师346名,教师队伍学科和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各区县中率先建成18家市级幸福教育课堂示范点,全区126个社区全部开设幸福教育课程。

年末全区学校35所,其中小学 17 所,在校生 25339人,专任教师146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中学10所,在校生11753人,专任教师 1317 人;特殊教育学校 2所,在校生184人,专任教师73 人;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在校学生9810人,专任教师 685人。

七、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区级公共图书馆2个,图书馆藏书总量346277册,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567次,参加人次53746次。

大东区现有医疗机构442家,其中省属1家,部队1家,市属14家(公立4家、厂企3家、民营7家),区属426家(公共卫生机构3家、公立医院3家、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民营医院13家、门诊部71 家、个体诊所325家)。2023年大东区卫健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民生导向,全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实现新跨越、再上新台阶。组建4个医联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转诊流程,开通绿色通道。开展基层医疗工作集中培训和护理工作集中培训,共计培训600余人次。组织各基层医疗机构西医、中医、放射、护理等专业30余人到区医院相关科室参加脱产带教学习,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及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开展中医药“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义诊咨询活动47次。建成全国首家智慧化疫苗储-发机器人系统,并将9家数字化免疫门诊全部升级为智慧免疫门诊。区医院已建设成为互联网医院。开展人员招聘工作,大东区卫健系统共招聘321名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09个,实现家庭医生签约社区全覆盖。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深入辖区内126个社区和18个行政村,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10家,达标率为100%。完成床位设置10家,床位设置率100%。2023年建设社区健康工作室1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达到100%。孕产妇访视率98.27%,新生儿访视率95.67%。全年开展纪念日健康科普活动共113次,开展健康讲座240次和健康咨询424次,运用街道、机关、医院、学校等健康促进机构传播今日头条、公众号等发布的健康科普知识,发放761个群,受益1000万人次,在公众号、微信群等自媒体阵地刊发主题科普文451篇,其中原创科普文136篇。经过全区努力,仅用12天,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既定接种目标,累计接种32622针,达到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24.6%,大东区承担适龄儿童口腔健康检查4430人,已完成口腔检查4940名,完成率112%;大东区承担窝沟封闭任务4300颗,已完成5634颗,完成率131%,均提前5个月超额完成全年目标量。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共4181人,特别扶助金已全部解决。区创卫办围绕卫生城市建设8方面标准要求,深入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农贸市场、住宅小区、公共场所等20类重点部位,紧盯全区51处明查点位及周边环境开展全面排查治理。区创卫办累计巡查3300余个点位,督导整改问题6500余个,共下发360余份督办单。全区共有27家医疗机构纳入首批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其中省属医院1家,市属医院10家,区属医院16家。共规范设置方便门诊26个,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配备均超500种,区医院药品配备814种,确保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家庭医生团队已开展全员培训27轮次,参与培训人员564人。全区医保家庭医生签约28123人,稳步扩大签约覆盖人群。区卫健局及各医疗机构均已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全区各基层医疗机构各项信息化建设均与市医保系统接轨,信息化建设8个端口已全部开发完成。成立督导组每日开展督导,各医疗机构细化并完善便民服务。    

举办各类文体活动比赛1000余场,参加人数近十万人,开展惠民培训700余次,惠及2万余人。开展科学健身指导269次,健身器材及健身场地维修和维护134次,安装健身器材近400件。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名,三级乒乓球裁判员30名。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926元,比上年增长3.7%。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万人;工伤保险153664人,增加275人。

城市低保人数4300人,城市低保边缘人数42人,农村低保人数92人,农村低保边缘人数7人,特困人数93人。全年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717.8万元。

以打造共同富裕系列行动民生品牌为目标,开创实施“民生十条”救助政策,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打通困难群众从主动发现到及时救助的快速通道,累计发放帮扶救助资金2337.7万元,惠及近2万人次,低保户及特困分散供养人员救助标准分别高出全市11.6%和7.5%。大东区打造区有机构、街道有“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有站、小区有点的“四级”养老服务体系。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符合条件的居家老年人适老化改造应改尽改,实施社会福利院改造升级,建设增设失能失智照护专区。培育“品质养老”社区93个,布局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区建设老年人助餐点56个,养老助餐服务网初步建立,打造养老“15分钟服务圈”。为适应城市精细化管理需要,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根据全市要求我区实施社区规模调整和服务优化提升,新成立社区14个、撤销社区4个,城市社区达到126个,村18个,居(村)民委员会指导居(村)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进一步完善我区社区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全区养老机构37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7个;养老服务床位237张。

年末全区孤儿10人,孤儿基本生活养育费31.32万元。10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48人;90-99周岁高龄老人3798人,发放高龄老年人补贴917.46万元。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提高城市“洁化”水平。创新“五位一体”环卫作业模式,对道路U型断面立体化全覆盖保洁,打造大东路等10条环卫保洁精品示范路。新建6座标准化公厕,油饰粉饰公厕63座、中转站38座,更新增密街路10000个垃圾桶、1000个果皮箱。

加强城市“序化”管理。实施55条背街小巷改造,10条道路排水改造,汽车城地区2条道路改造,15座桥梁维护等工程。继续加强道路维护及排水维护,道路设施维护完成产值约3624万元,维护总量排名全市第二,排水设施维护完成产值约2906万元。成立沈阳市首家建筑垃圾(临时)中转站,累计收纳建筑垃圾10000余吨,经资源化分拣,可利用资源约50余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审批流程,全年排放建筑垃圾43900吨。

推动城市“绿化”建设。建设多种主题突出、功能不同的口袋公园100座,总面积15万平方米。围绕营造节日氛围,在我区主要街路、桥区、公园广场等点位栽摆花卉220余万株。

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围绕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大东模式”工作目标,提标建设垃圾分类精品示范星级小区,其中154个一星小区、82个二星小区、10个三星小区;建成大东广场、黎明地铁站、美的东堂垃圾分类宣教馆、3处居民家门口分类宣传阵地、6处分类主题口袋公园及2处新增建设厨余中转站;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20处垃圾分类收集点、310处集中投放亭、181处大件垃圾暂存处、24个升级改造的环保屋进行完善及运维;超额完成厨余垃圾日分出量17吨的任务,生活垃圾分类综合考核排名全市第一。

小河沿点位优良天数达到311天,综合指数、细颗粒物、臭氧三项主要指标同比改善,在市内9区及经开区环境空气质量考核中排名全市第一。制定印发《2023年沈阳市大东区蓝天保卫战专项方案》。完成两台30吨燃煤锅炉已去功能化,并积极推动2台160吨的燃煤锅炉配套的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实施超低排放升级改造。推进机械编码登记制度,2023年新增编码登记1668台,累计编码登记合格2336台。联合交警部门共开展10余次路检路查工作,共检查175台柴油车,非道路检查监测138台,所有车辆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制定印发《沈阳市大东区碧水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通过强化断面达标攻坚、强化排污口整治、完全水源地管理,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2处市考河流断面全面达标并优于考核标准一个类别,市考断面优良水体比率首次达到100%。

积极调研,明晰国家政策和标准要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提速;率先印发实施方案、获批领导小组成立,各项任务和“无废细胞”建设快速推进,2023年“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全市领先。2023年,大东区转为“一住两公”用地项目共计9个,均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始终保持100%。

十、营商环境

打造“一站式”重点项目审批服务,全年共计为全区214个重点项目提供了“一站式”帮代办审批服务。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均实现10个工作日办结。大东区一体化平台上线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年共计879项,网办率实现100%,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100%。协调区直各部门及街道办事处通力配合,率先实现企民诉求二合一,高效办理企业、市民诉求40713件,办结率99.4%,有效诉求满意率96.63%。企业诉求462件,办结率93.29%。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